农村丧葬祭祖习俗考
比我大二十岁但是却和我同辈的远房哥哥在我的耳边小声说道: “看到你面前这座墓了吗,这是活人给自己建的......”
今天是四月一日,我被从学校叫回来前往爷爷的老家参加太爷爷和太爷爷其他旁系亲人的丧葬仪式,俗称「祭祖」。对于祭祖,我在过去几年也曾参加过,每次祭祖,无非就是放放鞭炮,磕磕头之类的繁文缛节罢了,但是这次却有所不同,也使我产生了新的思考。
经过两小时的车程,我们全家终于赶到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不起眼小乡村,稍作休息,我们便跟着村民一起前往村后祭祖了。令我惊讶的是,与先前不同,这次参加祭祖的人非常多,整个祭祖队伍至少有二三十人(尽管我都不认识,但后来了解到,这些都是太爷爷的血脉,也就是我爷爷兄弟的儿子或孙子,某种意义上,他们都是我的远房亲戚)。
二三十人之中有老有小,都共同前往村后的一片空地——接下来映入眼帘的,就是有大有小各式各样的大墓,有的贴着「福」字,有着写着荣华富贵一类的话。
接下来,一群人便行动了起来,挂纸幡,烧黄纸,放鞭炮,行大礼...... 相同的动作,开始在一座一座各式的墓碑前不断重复,过程中,我能听到旁边的远房亲戚在跟其他人解释,这是太爷爷的某个儿子或是女婿的墓。令我惊讶的是,整个过程中大家并不严肃,而是有说有笑,就好像现实才是真正的地狱,死亡才迎来真正的解脱一样。
不知道为什么,太爷爷的墓与其他人位置不同,在村里几乎最高的山坡上,一行人踩着陡峭的泥路,慢慢走向山顶。在路上,我内心其实已经想好了无数个狗血的段子,用来解释为什么太爷爷的墓位置如此特殊,我最喜欢的一个版本,是一个狗血的家庭纠纷剧:太爷爷和家人不和,死后的墓碑也特立独行,非要立在山上而不是山下,就是为了表现自己高人一等......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么我们这些后辈在杂草之间穿行,爬上山坡的过程,是否也是一种为死人的赎罪呢......
祭拜完太爷爷,正打算转头下山,却被我爸叫住:“要不要吃香蕉?” 我震惊的望向我爸手指向的,摆在坟头的香蕉,瞳孔地震:“这能吃???” 旁边的某位远房亲戚转过头来,笑着对我说道:“怎么不能吃,吃了还有福气呢!” 一时间,我竟不知道到底是谁思想保守了。
下山已是下午一两点,二三十人聚在大院里,不知从哪里搬来了二三十个板凳和五六张桌子,拼到一起,边说边笑的吃了一顿饭(我第一次在农村吃这种大席,虽然菜式并不多,但是氛围绝对是相同的),便各自启程回家了。
回家路上我想到之前在某个短视频评论区中看到的一句话,大致意思是说,一个家族现在即使人丁兴旺,好不热闹,但等家里的老人去世后,由于缺少一个维系,这个家族的家庭成员也就慢慢分化了。曾经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十分有道理的,但是看了今天的祭祖,我在想,墓碑是否也是一种冥冥中的维系,让一个家族即使在长辈去世后,依然有机会能够重新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呢?
这不禁让我怀疑起现代墓葬方式是否真的对这种传统的亲情维系有所破坏,因为无论是城市的公墓墓葬还是流行的海葬方式,都很难催生这种集体祭拜的行为。农村宗族观念重,我觉得大概率也是因为村民大都采用土葬的方式下葬。
更让我十分惊讶的是,农村百姓对于死亡的态度,甚至比多数城镇市民更加开放,但这又并不意味着对现世的失望,反而是一种对于死亡的泰然和对现实的进取:在祭祖过程中,我能听到一位大嫂和其他人介绍,这是她自己的墓;一位大叔似开玩笑的指着一座墓碑,对着旁边另一位大叔说道:“咱们比比看谁先下去。”
另一位大叔笑着说:“那还是你先下去给我探探路吧,我还想多活几年。”
“哈哈哈哈......”